6月27日,我校第五期“师生共叙”活动在诗经文化传承基地举办,本期主题为“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”。校党委书记苗宁礼,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周彦兵,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教务处、学生处(党委学生工作部)等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计30人参与活动。

活动伊始,苗宁礼书记指出,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”。他强调,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,但教学质量“不平衡”、“抬头率”“点头率”有待提高等问题仍需破解。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对学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出发,学校希望通过听取同学们的真实感受、想法和建议,进一步改进思政课教学质量,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。
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同学们准备充分,发言踊跃。交通与环境学院郑耿荣同学系统呈现了专题调研报告,通过翔实的数据,清晰展示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普遍期待和具体需求。其他同学则结合自身学习体验,从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等角度积极建言献策。校领导、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师认真听取意见建议,并进行了现场回应和互动交流。
苗宁礼书记总结指出,今天师生共叙活动收获很大,同学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情况和建议,展现了令人惊喜的认识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很好的表达能力。他强调,思政课要在“走心”上下功夫,提高实效性,增强吸引力、说服力、感染力、启发力和转化力。对于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课,苗书记提出八点意见: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,特别是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。二要与赋能学生成长相结合,讲清课程的政治意义、社会意义和对学生成长的意义,特别是思政课对于提升学生理论水平、思维方法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、增强学习动力等方面的作用,让学生增强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。三要理论与实践结合,加强案例教学,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、生动性。四要坚持以理服人,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,避免只讲结论。五要改进教学方法,增强学生参与性,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提倡自主、互动、探究式学习,建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开展体验式学习,积极运用新媒体,通过文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习。六要加强教学水平建设,要有目标达成意识,要有宽广的知识面,要有思辨说理能力,要有科学的方法,要加强制度建设,完善集体备课、听课评课等制度。七要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,通过培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,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。八要建立提升思政课质量推进机制,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,以推进思政名课程、名教材、名教师、名成果、名基地“五名”工程为基本脉络,制定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办法,抓好实施。
周彦兵副校长表示,同学们自信、有见解的表达令人欣慰,展现了师生共同提升思政课质量的良好互动。她提出,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,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实现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。 [文/学生处(党委学生工作部);图/党委宣传部]